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教育 > 正文

湖南日报评论员:站稳人民立场,让艺术之树常青

        2022-02-12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长沙视窗

分享到:

2021年12月17日 06:31

  站稳人民立场,让艺术之树常青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系列评论之二

  评论员

  “人民是文艺之母”“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宣示着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标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方向。

  “文之美恶,视道合离。”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道”,就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一根本立场。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振聋发聩地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跳出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窠臼,开辟出崭新的发展方向。近80年风云激荡,“为人民大众”始终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底色。“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处处显露出人本情怀的隽永芬芳。细细聆听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铿锵足音,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英勇壮举中,在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里,每一步都回响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旋律。

  种什么样的瓜,结什么样的果;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创作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绚烂的文艺“百花园”里,人民始终是最生动的主角。一幕《伟大征程》,对人民创造历史的宏伟征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以十八洞村为原型创作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拼搏者、奋斗者献上最深情的褒扬……这些“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无不是以站稳人民立场、扎根人民群众为创作原点,无不是从人民中汲取丰富养分结下的硕果。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永恒的追求。文艺创作方法纵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山海情》之所以能收获广泛好评,源于它观照脱贫攻坚的时代巨变,再现普通百姓在党的领导下对美好生活的勇敢追求,说到底就是做到了“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汇聚起来就是一部壮阔的史诗。深入广袤的田野、走进火热的工地、专注创新的实验室,见证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文艺创作就能汲取深沉的力量、彰显隽永的魅力。

  人民文艺为人民,是身份认证,更是责任使命。“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不能用”,划出了文艺工作者对待人民该有的底线。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文艺工作者须墨藏血肉、字含筋骨,沿着“以人民为中心”引领的方向,把目光投向人民、笔触对准人民,才能在扎根时代沃土中汲取丰盈的养分,在古往今来、纵横四方的观察审视中牢牢把握时代精神、时代主题。

  唯人民与时代不可辜负。如今的三湘大地,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历史变革、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潮、铺展着新时代新征程的火热实践,每个领域、每条展现都是文艺创作的“富矿”。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持之以恒将人民满不满意作为评判艺术成就的最高标准,我们定能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三湘儿女以更朝气蓬勃的姿态迈向未来鼓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