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访谈 > 正文

提升新能源发电比例 湖南将高水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

        2023-08-29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长沙视窗

分享到:

  【主要问题】

  新能源“靠天吃饭”,还要保障“送得出去”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水、风、光等非化石能源发电将逐步成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

  然而,从全国看,这些清洁能源的资源和需求一直存在逆向分布问题,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风光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三北”地区,而用电负荷主要位于东中部和南方地区。

  与煤炭方便远距离运输不同,水、风、光等资源只能就近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网送到负荷中心。这样一来,推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联网”、省内主网架“补网”,提升电力资源配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风、光等新能源“靠天吃饭”,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随着其大规模高比例接入,除了保障“送得出去”,还要着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推动“消纳得了”。

  此外,新能源还需要与煤电、气电等常规电源“打好配合”。比如,风电光伏出力高峰时,常规电源就需压低发电出力、为其让路。

  观点

  主动求变,提升湖南新能源消纳能力

  “电网作为能源转换利用和输送配置的枢纽平台,重点在电源构成、电网形态、电力市场、技术基础等领域主动实现转变。”8月24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明煦表示。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使得系统调节更加困难,区域性新能源消纳风险增大,制约新能源高效利用。”明煦表示,亟需加强网源协调,优化新能源并网全过程管理,支撑集中式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分布式新能源合理化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实现“量率协同”发展。

  极端天气已成为一种“新常态”,部分地区的“结构性缺电”成为电网面临的考验。业内人士指出,大量建设储能电站,把白天富裕的电量存进去,在晚上需求量大时放出来,是解决当下电力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明煦说,这就亟需以电网为枢纽,应用大云物移智链边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以及储能的精准感知、全局分析、智能决策和协同控制能力,让分散无序资源变得有序可调,精准响应清洁能源消纳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求。

  “由于新能源具备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征,在传统能源向新的能源类型转型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会面临局部的、短期的电力供应问题。”明煦同时表示,还要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立足湖南资源禀赋,坚持科学统筹、内外并举,加强支撑电源布局及跨省区输电通道建设,挖掘省内电源潜力,加大外电入湘力度,拓展多尺度灵活调节资源,提升需求响应能力,优化电网调度运行,保障稳定供应。

【编辑:黄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