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欠佳 养元饮品“首战”不利
养元饮品2017年营收净利双降,过度依赖“六个核桃”被指致业绩增长乏力
闯关多次最终叩开A股大门后,“六个核桃”母公司养元饮品近期发布的首个财报却并不亮丽。2017年,养元饮品营收与净利润呈现出双位数下滑,四大主要销售区域业绩也呈下降态势。在成本上涨、消费需求不振、产品涨价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过度依赖“六个核桃”单品的养元饮品貌似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业内认为,向来在广告投入上掷以重金的“六个核桃”,其品牌信息在消费者心中已接近饱和,不能制造新的销售点。而其试图进军泛饮料领域的做法,也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营收下滑至5年前水平
作为刷新此前沪市最贵新股发行价的养元饮品,其业绩表现却并不如意。3月30日,养元饮品发布2017年财报,其营收为77.4亿元,同比下滑13.03%,倒退至5年前水平;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09亿元,同比下滑15.72%。
从产品分类来看,核桃乳产品作为占据养元饮品总营收98.45%的支柱品类,2017年营收为76.18亿元,同比下滑11.76%;生产量约为82.28万吨,同比下滑13.01%;销售量为82.91万吨,同比下滑11.62%。
不仅如此,养元饮品7大销售区域中,除东北和华南地区销售额微增外,其余区域销售额均呈现出两位数下滑,华中地区下滑幅度达20.35%,西北地区下滑24.79%。
养元饮品并未在年报中披露业绩下滑原因,不过从其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养元饮品自2015年开始就已出现业绩增长放缓迹象。2014-2017年,养元饮品营业收入分别为82.62亿元、91.17亿元、89亿元、7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7%、10.35%、-2.38%、-13.03%。
此外,养元饮品还在招股书中称,公司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快消品行业正处于消费升级和结构调整期,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春节旺季的销售随着春节时间早晚不同而影响销售跨年度分布的季节性特征,减少了销售数量。另外,净利润降幅高于营业收入降幅主要是因为产品包装材料易拉罐价格有所上升,以及拓展一、二线市场和商超渠道销售费用有所增长。
广告投入被指不能制造新销售点
近年来,植物蛋白饮料市场愈加火热,依靠核桃乳单一大品类的养元饮品也受到了不小冲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含乳和植物蛋白饮料企业数由2013年末的211家增至2014年末的246家,同比增幅达17%;2015年三季度末增至264家,同比增幅为7%。众多知名品牌如承德露露、娃哈哈、伊利、蒙牛、三元、盼盼等,均已推出核桃乳或类似产品。
进入2018年,不少饮料企业因原材料成本上涨而涨价,养元饮品业绩下滑与成本增长不无关系。
养元饮品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上半年,其每听产品的价格为2.08元,比上年增加0.63%;每听成本为1.10元,比上年增加6.44%。在其核桃乳原材料的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并不是核桃仁,而是易拉罐,这一材料的成本占比从2014年的43.97%增长到2017年上半年的51.61%。
此外,一向注重市场营销的养元饮品,2017年的市场推广费用上涨了50.33%。而2014年-2017年,养元饮品广告费投入分别为2.29亿元、2.81亿元、3.99亿元、3.53亿元,所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2014年的2.77%攀升至2017年的4.56%。与之相比,养元饮品每年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不足0.1%。
对于养元饮品业绩下滑原因,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六个核桃”是广告加渠道双轮推动型产品,2017年其市场推广投入虽然增大,但是品牌信息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接近饱和,广告的形式仍停留在央视、卫视等节目的冠名上。事实上,当广告信息达到一定程度,消费者只能维持品牌记忆,不能制造新的销售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养元饮品多年来产品创新升级较弱,科技含量较低,使得“六个核桃”在产业端明显落后于同类产品。渠道方面,其产品多年未变化,价格体系也没有调整空间,利润上已经见底,经销商因此会出现疲劳。
养元饮品似乎意识到自身问题,除在2017年加大了研发投入外,还似乎有意拓宽产品线,进军泛饮料领域。根据养元饮品3月30日与年度报告同时公布的公告显示,其经营范围由原来的“生产饮料(蛋白饮料类)、罐头(其他罐头)”改为“生产饮料、罐头”。
朱丹蓬表示,进军泛饮料领域,表明养元饮品认识到自身的发展问题,一定程度上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划。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养元饮品也会使自身陷入更加激烈的竞争。若未来涉足瓶装水、功能饮料等业务,养元饮品势必会受到来自行业龙头的“狙击”。加之行业不景气,养元饮品的泛饮料道路会走得尤为艰难。
针对上述问题,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养元饮品的回应。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