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湖南打造“三个高地” 奋力实现美好蓝图(2)

        2023-08-29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长沙视窗

分享到:

  主轴承是掘进机的核心关键部件,把控着掘进机高安全可靠运行、长寿命稳定工作的“命门”。依托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湖南省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等重大专项,铁建重工自主攻克了超大直径主轴承自主设计理论、精密制造工艺、工况模拟试验等核心难点技术,打赢超大直径主轴承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世界首台330kV及以上海上风电平台用变压器及电抗器研制成功,国内首家离子注入机自研量产企业在湘诞生,水稻耐极端高低温等抗逆分子育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更多、更优的研发成果就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强劲动能。

  作为地区科技创新活跃程度的重要标志,我省新增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42家。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万家。1至7月,全省技术合同登记项数超3万项,同比增长166.21%;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155.34亿元,同比增长九成以上。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生态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加速形成。

  开放大潮愈发澎湃

  “中非经贸博览会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6月29日上午,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拉开帷幕,重启中非“面对面”交流对话,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在开幕式上说。

  当天下午,马拉维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开馆,马拉维共和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领事馆落地湖南。

  湘非经贸阔步前行,湖南开放潮声愈加激越。2022年,湖南外贸总值冲入“千亿美元俱乐部”,今年上半年,湖南进出口首次于上半年突破3300亿元,创历年半年外贸值新高。

  湖南如何持续奋勇攀登,站上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唯有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

  省会长沙,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然而,前期需铺排大量资金和专业技术团队,是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的一大瓶颈。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经开区区块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利用自贸试验区这片改革“试验田”的优势,经开区区块与企业签订项目创新合作协议,约定好转型技术、经济等指标,提前给予企业资金、政策等支持,既保证政府资金得到有效管控,又打消了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顾虑。

  大胆创新之下,长沙片区工程机械行业规模从800亿元跨越发展到1600亿元。长沙经开区区块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被国务院要求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

  改革开放平台成效瞩目,“三类500强”纷至沓来。目前,湖南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8.3%,制度创新质量已经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方阵。今年前7月,全省各地与92家“三类500强”企业合同签约投资项目187个,投资总额2601.91亿元,同比增长19.9%。

  一条条航线、铁路的延伸,让湖南走得更远。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精准扶贫”首倡地迈入航空时代,深山里的湘西瞄准蓝天,与世界热情相拥。

  上半年,中欧班列隆隆向北,发运531列;岳阳城陵矶口岸货船繁忙,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4.7%;湘粤非铁海联运直达非洲大陆,发运标箱同比增长249%;怀化连接中老铁路、对接东盟,铁海联运班列翻倍增长;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执飞7条全货运航线,向着天空,乘风而起。

【编辑:张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