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东西问|邓洪波:中国书院文化如何延续为世界发挥积极影响?(2)

        2021-12-21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长沙视窗

分享到:

  中新社: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至今保持办学传统。当代书院和古代书院有何异同?

  邓洪波:当代书院与古代书院在理念、体制上并无根本差异,性质与使命基本一致。它们都是亦官亦私,在体制内外之间进行运营,为民族文化的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而努力。不同的是,现在书院复兴还没有完全体制化。当今教育体系中,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其教育教学功能没有完全恢复,除了像岳麓书院这种极个别的存在外,书院基本上没有承担主体教育的任务。

  中新社:书院在历史流转中逐渐走出国门,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如何,有何特点?

  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从明代开始被移植到海外,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这一传统的汉字儒家文化圈内。如朝鲜半岛历史上曾有过903所书院,日本也有百余所。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有些书院还名声在外。雍正年间,中国书院由外国传教士移植到意大利。光绪年间,中国侨民又将书院办到了美国旧金山。如果说书院在东亚、东南亚的流传是因传统东方文化的培植,那么在欧美的立足则说明其在西方文化圈中也可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东西问|邓洪波:中国书院文化如何延续为世界发挥积极影响?2019年9月,庆祝中秋节的巡游民众经过吉隆坡著名百年老建筑陈氏书院。该书院仿照广州的陈氏书院而建,是马来西亚仅有的南粤古建筑。中新社 陈悦 摄

  走出国门的书院,和中国本土的书院血脉相承,其基本的文化功效没有改变。但受移植时代、地区及移植人和移植动机等因素影响,它和本土的书院又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如在华侨聚居区由华侨创建的书院,主要目的是使侨胞及其子弟不忘根本,因而与本土书院区别不大;在东亚地区,处在吸收中国文化时期所创建的书院,从内容到形式都向本土看齐,但又不乏其自身特点,如韩国书院注重祭祀,日本书院强调刻书出版等。转而学习西方时,这些地区的书院,就与当地受西方教育制度影响的学校更为接近;在西方由西方人建立的书院,是为学习西方文化的中国人服务,从内容到形式与中国本土书院的差别就更大一些。

  时至今日,世界上很多国家仍有书院存在,但整体影响力下降、功能在退化、教育教学功能相对弱化。

  中新社:走出国门的书院,对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中华文明与当地文化结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邓洪波:在孤游海外的寂寞中,华侨华人时常有一种浮悬于异族文化氛围而不得着地的失落感。现实生活的需要,又使他们不得不适应当地文化,获取谋生本领。

  走出国门的书院,积极弘扬中华文明于海外,满足了那些向往和追溯传统文化的侨民的文化教育需求,获得心灵抚慰;同时积极促进中华文明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成为吸收海外文明的管线、联系中外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中新社:如今,中国国内各式书院超过3000所,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依然有书院存在。书院文化能否继续为世界发挥有益作用?

东西问|邓洪波:中国书院文化如何延续为世界发挥积极影响?2014年3月,游客在韩国安东市陶山书院游览。该书院是为了纪念朝鲜儒学泰斗李滉的学德,于1574年建立。李滉发展了朱熹哲学,并继承了中国明朝王阳明的学说,创立退溪学派,被称为东方朱子。中新社 潘旭临 摄

  邓洪波:作为东方精神资源的宝库,书院可以为当代学术建设提供经验,其中学术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担当这三点尤其值得重视。学术创新既是书院的精神内核,也是书院千年不衰的根本原因;文化传承和社会担当使得学术创新同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视野,可以保证其在兼顾传统和现代的正确轨道上进行;同时,学术创新不仅来自东西方文化互鉴、发展、融合,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