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时事 > 正文

光明时评:涉“疫”投诉超18万件,关键领域还需严肃惩处

        2020-03-24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作者:默城

  近日,据媒体报道,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全国已出现多起与疫情相关的消费者维权事件。从“退票难”“假口罩”,到“租金涨价”“哄抬物价”,种种乱象在疫情期间先后出现,不法分子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花样不断翻新。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3月15日发布的报告,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涉“疫”消费者投诉180972件,其中近半涉及价格问题,预付式消费纠纷也明显增多。维权投诉集中出现在出行、医药、住房、食品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不少企业因此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但是,经营压力再大,也不是商家借着疫情钻空子,以投机取巧的不法手段侵犯广大消费者正当权益的理由。一些不法分子借助公众对疫情的担忧肆意抬价,甚至制假售假。这种做法,伤害的不仅是被欺骗的消费者,也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

  在这些毫无底线的涉“疫”侵权行为之中,最恶劣的一类,就是在医疗防护用品的质量上“动手脚”。有媒体在调查中发现,疫情期间,全国多地都出现了假冒伪劣的假口罩。一些投诉者在商店或者电商平台买到的口罩,不仅防护水平不达标,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一个多月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获问题口罩8066万只,消毒水等37万件。这样的行径,不仅是消费侵权行为,对公众的生命健康也极不负责,可谓“昧着良心赚黑钱”。

  当前,对于消费领域的诸多乱象,有关部门还当依法严肃处理。而对于其中涉疫情商品的质量问题,更是要严厉打击,杀鸡儆猴,以正风气。此外,在严惩这些被消费者投诉的商家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吃一堑长一智,积累经验,谋求管理规范机制层面的改进,争取从源头上遏制此类侵权行为出现,这才是长远的治本之道。

  疫情之下,消费市场领域出现的新乱象、新挑战,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新标准、新要求。有关部门对于这些现象的整治和处理,不仅要及时有力,也要依法依规。同时,相关的整治和处理不是临时性的,而是长期有效的。有关部门的举措,要对不法分子形成持久有效的震慑,使之不敢越界。这样,再有突发危机到来时,民众才能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