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产业,绿色发展,永兴找到了一条好路子。”永兴县发改局负责人说:打造稀贵金属的“永兴样板”,加速崛起千亿产业集群。
安化县做精“一片茶叶”, 引领10万茶农奔致富。从2009年世界茶业大会以来,县委、县政府聚焦黑茶产业,举全县之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全县茶叶年加工量逾8万吨,去年实现综合产值238亿元。
湘南资兴市凭借东江湖的一湖好水,全面实施“旅游+”,升温“旅游热”;以一湖冷水发展“热”产业,建设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经济风生水起。2022年,资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全省十强,走出一条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省发改委介绍,我省县域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目前,湖南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等设施不断健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
期待更多“百强县”
放眼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主要集中在东部,江苏、浙江、山东分别占23席、16席、13席。在中部,湖北以8席位居首位。
从湖南来看,4个全国百强县已是“老面孔”,近10年来再无新秀登场。全省上下,期待更多“百强县”。
与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我省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县域之间的规模差距悬殊,比如GDP总量最大的长沙县与最小的古丈县相差60.4倍。
“江苏、浙江县域经济强,主要是民营经济强。”省社科院副院长侯喜保认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湖南既要发挥政府“引导员”“服务员”的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全面引进社会资本。
目前,我省正全力推动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湘乡市持续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不断壮大化工、电力、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产业园,县域经济挺进全省十强,跻身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
邵东市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筑巢引得雁归来。近3年,全市共有2.6万多人返乡创业,投身箱包、智能制造、新材料等行业,创办各类经营主体2.5万多家,其中投资上亿元的企业52家,带动逾10万人就业。
资兴市聚焦县域谋招商、促招商,构筑引资“强磁场”。去年,全市吸引了华润电力、广州耐普等一批大项目落户,投资总额逾100亿元,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资兴模式”。
省社科院专家分析,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绿色水平等因素来看,邵东、湘乡、汨罗、湘潭县等县市发展势头较好,可望瞄准全国百强目标谋进位。
【编辑:张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