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接受记者采访。 向一鹏 摄
(两会访谈)全国政协委员张国刚:优化国家集中采购药品药事管理
中新网长沙2月27日电 (向一鹏)“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但还需更加优化。”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集采药品的选择应结合最新的临床诊疗规范,让老百姓既用得起药,又能及时用药,还能用得到好药。
张国刚介绍,近两年,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目前前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所涉及的112个品种,中选产品的平均降价达54%。截至2020年,实际采购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节约费用超过1000亿元。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三医联动改革、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张国刚在调研中发现,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也出现不少问题。如,医疗机构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执行过程中发现集采品种与临床指南脱节、集采品种产量不足、厂家停产已挂网包装规格等,导致临床缺药,民众不能及时用到最合适的药。
“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学科,基于既往临床用药选择集采品种,导致国家集采部分药品滞后于临床诊疗规范。”张国刚以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品为例,国家集采中选品种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片,但此两药因耐药率高,已不再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而是作为耐药乙肝病毒的联合治疗,临床适用人群有限。
为优化国家集中采购药品药事管理,张国刚建议,国家集采药品的选择应结合最新的临床诊疗规范,并广泛征集临床一线的医师和药师的建议,保障集采中选品种为临床所用药物。同时,将集采中选药品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制定用药指南,促进临床诊疗的规范和合理用药,让更多患者获益。此外,要全面评估国家集采药品的生产企业的生产力和供应力,解决药品间断性短缺导致患者无法用药的问题。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药师协助制定给药方案,进行处方/医嘱审核,对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监测和评估,保障药品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张国刚还表示,药师通过多种形式向医师、患者进行政策和药品知识的宣讲,建议适当增加药师服务相关收费费用,增强药师队伍的稳定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