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绿色提案大户”潘碧灵:在洞庭湖区率先建立湿地补偿机制

        2020-05-26 来源: 责任编辑:2020年05月21日 22:44

分享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年05月21日 22:44

“绿色提案大户”潘碧灵:在洞庭湖区率先建立湿地补偿机制


潘碧灵。 黄昌华 摄

  中新网长沙5月21日电 题:“绿色提案大户”潘碧灵:在洞庭湖区率先建立湿地补偿机制

  作者 王昊昊

  “建议通过在科学调整保护地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国家层面尽快批复设立洞庭湖国家公园,在洞庭湖区率先建立湿地补偿机制。”持续多年为环保发声的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今年继续为洞庭湖环境治理献策。

  生态环境保护是历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连续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潘碧灵,平均每年都提交10余份提案,始终围绕大气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等方面建言,他因此被媒体称为“绿色提案大户”。

  建立湿地补偿机制,是潘碧灵每年提案中的重中之重,从8年前就一直关注至今。他今年准备的13份提案中,就有两份关注到湿地补偿机制建设问题。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气候变化调节器”。中国湿地面积达8.04亿亩,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潘碧灵调研发现,目前,中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比如,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洞庭湖湖面减少38%,鄱阳湖减少43.6%,湿地功能也退化严重。

  洞庭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持续转好,但湖体水质总体仍为Ⅳ类,主要为总磷超标,其它监测评价指标均已达III类标准。“如果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其生态功能就会更强,它也就更能对总磷的削减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潘碧灵说。

  为此,近年来中国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2013年至2017年累计恢复湿地350万亩。建立湿地补偿制度,也成为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点。

  2019年8月,中国正式提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潘碧灵和不少同仁鼓与呼数年的建立湿地补偿机制建设提案终于开始“落地开花”。

  “国家层面已确定建湿地补偿机制,但具体要怎么建?”潘碧灵认为,在洞庭湖区率先建立湿地补偿机制有其特殊意义。“洞庭湖是中国乃至国际上重要的生态湿地,对确保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率先在洞庭湖建湿地补偿机制,既是对洞庭湖湿地为维护中国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一种奖励和补偿,也将对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潘碧灵说,洞庭湖湿地面积较大,其产权归属、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问题也更复杂,率先在此试点还能对别的区域起到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

  生态环境治理不能“各扫自家门前雪”。潘碧灵还建议,推动洞庭湖周边省份出台排放标准和管控规范,强化畜禽粪污、水产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协调组织长江流域上下游各省市共同采取措施深入推进总磷削减攻坚战,严控含磷洗涤用品;建立定期省际调度会商机制,指导各省从法律、政策、标准、技术等方面开展交流对接,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